top of page

『人人也學會延遲享樂』



老一輩的常常提醒我們,後生仔要有耐性肯捱肯搏,延遲享樂是成功的關鍵。而在經典心理學的「棉花糖實驗」,也說明了愈有自制能力的人,愈願意現在付出多一點,把享樂延遲的人,將來便較有機會成功。 . 不過小編想的是:就算怎樣延遲,棉花糖總要在變壞之前吃掉吧?不然,這也很浪費? . 或許,一切也在於生活平衡。 . . 想知道什麼是「棉花糖實驗」?👇🏻👇🏻👇🏻 . Delayed Gratification 之「棉花糖實驗」 #lopsyblue . Self-control (自我控制) 是一個人能否達成目標的重要指標。例如你要減肥,你必需恒常努力做運動及控制飲食; 你要成績好,你必需努力下苦功讀書放棄一些遊戲的時間; 你要在財務上取得成功,你必需節檢,拒絕消費主義的誘惑。這一切都和自己控制原始慾望(primitive drives)的能力有關。而self-control的一個表現模式是delayed gratification (延遲享樂),是一種為了達成遠大目標,不惜延遲自己享樂時間的行為。而delayed gratification 的相反是immediate gratification (即時享樂),是一種馬上滿足自己慾望的行為。 . Self-control 是人類從幼兒時期(大約4歲先後甚至更早) 就發展出來的,這是由於家長管教(parenting)和腦部發展(brain development)而產生的高等認知能力。在說兒童self-control的研究上,不得不提的就是Walter Mischel (1930-2018)所做的一系列「棉花糖」實驗(事實上用的不只有棉花糖還有很多吸引兒童的物件)。 . 實驗設計的概念其實很簡單,他們會邀請小朋友到實驗室然後跟他們介紹一堆他們喜歡的東西包括玩具食物等。然後實驗人員會和小朋友們玩一個「小遊戲」。實驗人員會向每一名小朋友展現一對物件(零食或玩具),這一對物件有一件是他們比較喜歡的,有一件是他們沒有那麼喜歡的,例如是兩粒棉花糖VS.一粒棉花糖。實驗人員現在會對小朋友說︰「現在我要外出一下,如果你想要吃兩粒棉花糖的話,你必須等我回來。如果你不等我回來就想吃的話也可以,那麼你只能吃一粒棉花糖。」說完了實驗人員便會離開,然後不干涉地(unobstrusively)觀察小朋友的行為。實驗人員會量度從實驗人員離開的時候開始到小朋友決定食棉花糖的時間(delayed gratification duration)。這一堆小朋友的發展會被追踨,10年後delayed gratification 越顯著的小朋友會在社交和學業上取得較好的成績。除此之外,他們還更能抵抗誘惑和面對挫敗、更懂得表達意見、專注力更好。其它相似的研究也展現出delayed gratification 越顯著的小朋友在大學入學試表現會越好等等。 . Delayed gratification名字好像很厲害很專業,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很常見的大道理。就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意思。很多東西,尤其是遠大的目標,成果是不會在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是一年兩年就會出現的。夢想和目標需要深耕細作,過程可能很緩慢。這就是最考驗人的時候,能夠將gratification 延遲的人會較沈得住氣當然較有優勢突破bottleneck。 . 大家要注意,現今社會資訊太發達太快太即時,人已變得越來越浮躁,耐不住寂寞,耐性也越來越差(能夠看到這裡的朋友已經非常罕見)。很多人已控制不了慾望,追求的是immediate gratification,所以你看到的是越來越多人過度購物引致破產、有人無恒心無韌力,在追夢的過程稍遇挫敗便放棄。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耐性和堅韌力,不然我們只能被「即時享樂的惡魔」牵著鼻子走,這樣又怎能成就卓絕?#lopsymentality . 對「棉花糖研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Mischel, W., Shoda, Y., & Rodriguez, M. L. (1989). Delay of gratification in children. Science, 244 (4907), 933-938. . 更多真。心理學科普,請關注Instagram @lospsychology . 一起反思 #世界如果 是這樣會變得更好抑或是壞


Comments


bottom of page